白寿山位于下龙市的中心。山的三面是人口密集区,山的西面和南面毗邻美丽的下龙湾。白寿山是一个记录历史印记的地方,是下龙市的象征,这里聚集了许多著名的遗迹,如:龙天塔、德翁寺、广宁邮局主要电力中心;战地12毫米7;洪盖小队洞;防空洞撤离(从1号洞到6号洞)。 白寿山作为历史、风景等多种类型文物的聚集地,具有许多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1992年8月31日被文化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历史文物和风景名胜区(补充)下龙湾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历史学家、诗人、摄影师、人们和远近游人的有趣目的地。 从Bai Tho山顶可以看到整个下龙湾的全景。白寿山就像一座活的纪念碑,记录着多个时代的重要历史印记。数百年前,当时它还被称为 Roi Lamp Mountain(字面意思为 Truyen Dang Son)。 据当地民间传说,Truyen Dang山是Cua Luc海域最高的山峰,矗立在从北方到我国内陆的古代海上航线上。历代封建王朝都将楚延登山作为东北海域的典型哨所。每天晚上,守军都会在山顶挂上灯笼,以表明东北局势依然平静。但当有敌人出现时,士兵们就会焚烧木头,让浓烟升起,警告大陆。由于驻扎在山顶的士兵们悬挂的火灯,这座山被称为Doi Lamp,字面名称为Truyen Dang。 1468年,黎青统国王率军巡视安邦海,驻扎在Truyen Dang山下。国王被下龙湾水天一色的神奇美景所感动,写了一首诗,并将其刻在南侧的悬崖上,从此这座山被命名为白寿山。 261年后(1729年),Trinh Cuong勋爵写了一首描绘Le Thanh Tong国王的诗,并将其刻在附近...... 抗美战争时期(1968年),白寿山还曾是矿区海天一色的防空岗哨、作战的救护洞、广宁省邮政局电报中心所在地位于……。尤其是在白寿山插上第一面党旗的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1930年5月1日上午,党旗在白寿山上飘扬,标志着矿井革命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号召矿井工人走上战场,奋起反抗。殖民主义的残酷统治,现在这面旗帜仍然在白寿山上飘扬,白寿山是下龙市的象征——英雄的矿区。 同样在抗美战争期间,白寿山也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还记载:Bach Dang区的民兵和自卫队,位于鸿基市(现下龙市)的中心,白寿山脚下,建立了一个12毫米7号炮台并立即投入执勤. 在白涛山上。该炮台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战斗,为广宁矿区军民全面胜利作出积极贡献的防空阵地。 另一个作用是,1964年至1975年,在白寿山东坡的洞穴中,广宁邮局的主要电力中心被选为疏散服务大楼和放置微波站传输电波的地方传输重要信息,不仅保证通讯畅通,还为反击美国飞机、保护广播电台安全做出贡献。 白寿山是广宁省从封建时期到反法、反美时期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果加以点缀,再加上越南第37届鸿基煤炭企业战场等遗迹。 (下龙市)、东朝战区中心(北马宝塔)(东朝区); Son Duong革命根据地、Bang Ca抗法根据地(Hoanh Bo区)和Van Don、Tien Yen、Ba Che区、Mong Cai市的革命历史遗迹将成为游览迷人的古战场的旅游。广宁省。 来源:广宁文化体育电子信息门户
广宁省 3283 看法
法国堡遗址和龙湖城墙位于河江省安明县龙湖公社朗夸村。堡垒和城墙是两个独立的区域,相距约2公里,海拔742米。法国堡垒和龙河城墙遗址位于河江市以北106公里处。 根据法国文件,1907年,Duong Thuong土地属于河江省安明公社同明州。第3军司令官博法西中校在1913年9月第1165号报告中视察大棉、张棉、安明、安定、杜嘉、阳上地区时,在第1165号报告中指出,这片土地“需要受到监控,所以一定要有Duong Thuong哨所……”经过这次考察,筹建新哨所的工作逐步展开。旧的 Duong Thuong 哨所,即现在的 Lung Ho 哨所,于 1935 年至 1940 年建成并竣工。建造哨所的工作极其困难,他们迫使周边地区的人们充当劳工和搬运石头和水的仆人。对于施工,任何不遵守规定的人都会被殴打或枪杀。 城墙:城墙距离炮台近2公里,根据自然条件,沿着连接龙河和安明的独特道路两侧的山坡布置,目的是控制该地区的货物、人员和马匹据报道,该单位将联系约2公里外的车站。建造墙体的主要材料是山石,取自建筑工地和周边地区,大小不同,建造的砂浆主要是沙子和石灰,没有水泥。 龙河炮台:炮台建在地势较高、地势平坦的地方,面向东西。围墙长度近200m,设有射击阵地。射击阵地的外侧均设有观察孔。建造墙体的主要材料是山石,取自建筑工地和周边地区,大小不同,建造的砂浆主要是沙子和石灰,没有水泥。车站设计包括西侧水平街区和垂直排房屋;东部的垂直房屋和瞭望塔面积;东西区之间是大片土地。总体来说,很多建筑项目都破旧受损,纵横两排房屋的屋顶几乎全部被拆除。 在军事上,龙河堡和城墙是大型工程,具有重要的地位,阻断了从龙河到阳上的道路,同时也阻止了这一时期我们阳上地区的革命宣传活动。该作品是法国占领河江省偏远山区的历史时期和活动的证据。 阳上地区在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控制和奴役下,人民生活陷入贫困。贯彻落实北部地区党委和高北浪省际党委的领导决议。 1944年底,越雄同志执行了打通高平-北参-河江至云南(中国)交通路线的任务,以迎接军官和从国外向国内运输武器。越兴同志来到龙河,阳上建立了根据地,以阳上为根据地,越盟干部走到哪里,就得到同胞的支持。 1945年3月9日,日本法西斯推翻了法国。在 Duong Thuong(安明),Dao Van At 上校惊慌失措地逃离了车站。越盟驻阳上军官抓住这个机会,召开紧急会议,占领阳上车站,摧毁仓库,拿走玉米和大米分发给人民,并在根据地外设立警卫站,进行得非常紧急。 。 1945年3月16日,我们占领了阳上车站,拥有并完全控制了阳上地区,越盟干部从这里扩散到根据地领导运动。 与 Sung Chu Da 遗址、Duong Thuong 革命基地、Mau Long 洞一起被认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Du Gia 国家公园以及 Gau Tao、Long Tong、Moon Bridge 和 Cap Sac Festivals、Thuong Tho... 值得一提的是。 ,岱伊族鱼节在Mau Due公社举行。随着区、省未来的发展方向,龙河堡和城墙遗址将继续成为游客来安明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来源:河江省委宣传部
宣光 6640 看法
宋庆寺位于Vi Xuyen区Dao Duc公社Lang Nung村。该塔位于2号高速公路附近,距河江市9公里。宋庆塔的建设从绍丰 (1356) 统治下的平盛年一月开始,直到四月满月时竣工。 经过岁月变迁,陈朝修建、黎朝修复的佛塔遭到毁坏,佛像和供奉物品丢失。只有2块石碑和1个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367年陈都同国王统治时期建造的石碑。该石碑放置在与之相匹配的石龟上,标记为“独一无二”,碑额上覆弓形饰带,分为三块:中块刻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二瓣莲花,两侧各立一名弟子,双手合十。旁边的两块面板上刻着两条一模一样的龙,看起来对称,呈飞翔姿势,头朝莲花高高扬起。据研究人员介绍,该碑额部的装饰组合特殊,是目前我国已知的其他碑石中所未见的。 此碑是一件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独特原器,在研究其他文献时用来比较和对比一些陈朝文字。该碑不仅证实了偏远边疆地区一座佛寺的诞生,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记录,即阮氏家族在这里担任行政助理的做法与寺庙息息相关。 宋庆塔的石碑是完整的碑文,上面刻有佛像、龙、花串……这是在已知的陈朝石碑上从未见过的。该碑还有助于为了解陈朝时期的地名、历史和文字,特别是碑上刻的侬字的出现提供额外的文献。此外,我们还知道,陈朝的训导制度是中央政府广泛推行的。该碑也是当时陈朝佛教影响的证据。此外,我们看到的一个历史后果是陈朝中央政府对全国边境地区严格管理的强烈体现。这就是为什么这块石碑在2013年被认定为国宝。 1705年,寺庙得以修复。这次重修铸了一口钟,刻了一座石碑,记载了重修塔的经过。钟高0.90m,广口直径0.67m。特别是在钟的4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2个浮雕人形浮雕(10厘米高布置在区域的角落),以保护和守护8个方向。 1964年以后,由于历史条件和激烈的战争,宋庆塔没有得到定期的维护和保护,很快就倒塌了。 1989年寺庙得到重建; 1993年,宋庆塔被列为历史文物; 199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宋庆寺与这里的龙塘节有关。 1994年至今,又恢复了龙通节(下田)。正月十五,在寺门前的田野里举行。这一天,村里、公社及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聚集到这里参加仪式、礼佛。仍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第一个仪式是感谢神明,祈求风调雨顺、村里太平、繁荣。此后,人们继续到寺庙供奉佛祖。仪式结束后就是节日,有许多传统的民间游戏,其中最热闹、最热闹的就是掷骰子节。当地人常认为,逢年过节,必须有人能将五色毽子掷入靶心,村里当年的生意才会有好结果。节日在欢乐、喜庆、激动的气氛中举行,目的是开启新的种植季节,感谢天、地、农神、福希神、乡土神……,祈求新的一年繁荣昌盛。平安,平安,幸福的生活…… 宋庆寺是维川土地上的一个精神旅游目的地。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这里仍然保留着远古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来到宋庆塔,我们在雄伟的山脉和森林中拥有了一个宁静、安静的空间,有机会享受河江宁静、诗意的自然美景。 来源:河江省委宣传部
宣光 3807 看法
龙古旗杆是象征祖国最北端地标的国家旗杆,位于河江省同文县龙古峰,又名龙山峰。 该地点海拔高度约1,470m。龙古旗杆历史悠久,历经多次修复和修饰,高度超过30m的新八角旗杆于2010年9月25日落成。 旗杆最初建于李常杰统治时期,最初仅由沙木树制成。该柱于1887年法国殖民时期重建。随后的几年,如1992年、2000年,特别是2002年,旗杆继续多次修复和重建,尺寸和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 2002年,旗杆立起,高约20m,柱基和底座呈六角形,柱基有6个描绘东山铜鼓表面的浮雕。 根据目前的设计,旗杆是按照河内旗杆模型建造的,但尺寸较小,高度为33.15m(比旧旗杆增加10m),其中底座高20.25m,杆体外径高20.25m,宽3.8m。 旗杆的底座和基座上有 8 个蓝色石头浮雕,模拟东山铜鼓的鼓面图案,以及描绘该国各个历史时期及其人民的图案。 该地点还被列为国家级历史风景名胜区,是肯定国家主权的象征。每年,龙古旗杆都会迎来大批游客前来探险。 资料来源:长安遗产
宣光 4484 看法
Bang Hanh公社Trong Con分区遗址距北光县中心近30公里,有279号国道从北光县(河江)经Bang Hanh公社到达宣光省建和县。 1939年前后,高平省和安县印度支那共产党党员范中五同志被任命为现北光县(河江县)的邦行将军,反帝运动在此重新燃起。 )通过教学建设革命根据地。范忠五同志在短短的时间内,唤起了该地区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意识,谴责法国殖民统治。但由于被法国殖民主义者发现,范中五同志不得不撤出挽行去别处活动。 为落实胡志明同志的指示,1945年6月1日,黎光巴同志(又名黎谭)和白朝同志(又名海南)指挥一支由54名士兵组成的武装宣传队,从高平派往挽行县,宣传和建设革命根据地。为了保证保密和安全,指挥委员会的同志分成小组进行基地宣传建设。在短短的时间内,武装宣传队开设了许多短期训练班,成立了游击队、自卫队和救国组织,并将行动区域命名为“中昆分区”。(英雄姓名Ly Tu Trong)包括 Bang Hanh、Lien Hiep、Kim Ngoc、Vo Diem、Huu San 公社。 1945年6月24日,长昆分区公社革命政府代表在Bang Hanh公社Thac Ve召开会议,建立革命政府和越明总阵线。在这里,人民亲眼目睹了革命政府燃烧围巾和印章,消灭封建帝国的压迫和剥削政权,组织人民生产,维护秩序和安全,建设新生活。此后,革命运动日益壮大,并迅速蔓延到北光县及周边地区。 1945年8月,河江省各族人民革命运动高涨,全国人民奋起夺取政权,争取独立。 74年过去了,罗江上的特维崖依然矗立,铭刻着北光县(河江)罗江左岸各族革命将士和各族人民对革命的贡献。他们与全国人民一起奋起夺取政权并获得独立。 1996年,北光县(河江)长昆分区革命遗址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来源:越南通讯社
宣光 4275 看法
北美仓是抗法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位于河江省北美县安江公社东田村龙山山坡上。 Bac Me Cang 是法国人在 1938 年占领河江期间建造的。 法国人选择在此建城,是因为这里战略位置重要,容易控制大片地区,而且占领这里期间便于法国进行军事活动。 Bac Me Cang 建在崎岖、高耸的岩石斜坡上。后方有龙山为盾,护住哨所,前方有甘河,便于观察和掩护情况。 北美路段最初由法国人修建,目的是控制连接河江、宣光和高平这三个北部山区省份的主干道。刚建成时,它被用作军营,在占领该地区期间聚集法国士兵和追随者。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Cang Bac Me,是因为在法语中,Cang是“堡垒”的意思,而在当地语言中,Bac Me是“Pac Mia”,意思是小屋门。指驻扎部队的哨所以及法国殖民观察哨所在的地方。巴克梅延伸区的建设包括哨所、情报室和哨所系统,以服务于他们的统治目的。 1939年至1942年间,沧北美被法国人变成战俘营,关押他们俘虏的共产党士兵。这里关押着许多我们的爱国革命同志,如:春水同志、黄辉南同志、黄北勇同志、黎坚同志、阮洪同志、邓越洲同志…… 利用这一地区圣林险水中的关键地形建立哨所。他们逮捕政治犯和爱国共产主义战士并将他们囚禁在这里。这些士兵每天都必须在严酷和悲惨的条件下忍受酷刑和劳动,以消灭他们的孩子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意志,他们被称为越共。 但这一切的艰辛都无法战胜我们人民顽强的意志。爱国者们化痛苦为行动,把监狱变成了政治学校。他们在监狱内设立党支部,积极散发传单,联系监狱外的群众和士兵。面对该地区囚犯和人民的激烈战斗活动,他们被迫与共产党同志一起将拘留地点转移到其他地方。 1992年,北美仓被认定为国家级革命历史文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方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2003年,河江省文化体育旅游厅与省内有关部门和北美县协调,修复了瞭望塔、监狱、上下道路等一批遗址。 。 资料来源:河江省文化体育旅游厅
宣光 5969 看法
基戴遗址位于河江市阮岱区3月26日广场。 Ky Dai是为了纪念1961年3月27日胡伯伯访问河江省16,800多名少数民族并与他们交谈的事件。值此之际,胡伯伯向河江省各族人民提出以下八项主要内容: 首先,各民族要像兄弟一样紧密团结、互爱互助。 第二:要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让大家吃得暖、穿得好、吃得饱。 第三:要生产好产品,必须有足够的水、大量的化肥和改进的农具。 第四:要发展饲养水牛、牛、猪、鸡……它们是巨大的利润来源,也是旱田的肥料来源。 第五:开发林产品,保护森林,种植林木,种植果树、药材。 第六:人们要讲究卫生,要保持健康,就必须吃干净、穿干净、住得干净。健康有利于生产劳动。 第七:人们必须努力扫除文盲,必须会读书写字,事业才能进步。 第八:曹操人民的生活比其他地方的人民更加困难,地方到区里的各级人民、官员都需要尽力帮助曹操人民克服困难,建设新生活。 胡伯伯的建议在近年来河江省建设发展事业中深入河江各族人民心中。 1993年,Ky Dai被文化和信息部(现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古迹。2001年3月30日,河江省人民委员会开始建设广场和集群。 Ky Dai 门前的纪念碑被命名为 March 26 广场,该广场包括整个前体育场。广场中央有一组纪念碑,名为“胡伯伯和河江各族同胞”。 雕像模型由雕塑家Nguyen Phu Cuong创作,中央美术公司建造。该工程高11米多,由200块石块组成,重600吨。胡伯伯的形象站在7个人物中间,旁边慈爱地站着两个蒙族和农族的孩子。稍低一点的地方站着一个京族和道族的少女。后面是一名边防士兵和一名岱族军官的图像,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仿佛想记录下胡伯伯的每一个教诲。这组雕像的构图融为一体,以清晰、生动的情感线索联系在一起。这种韵律的形成是对支撑体块的刻意创意和象征性处理,让观者感受到河江山林的雄伟空间,云层飞扬,层层梯田相映成趣。 ... 项目利用纪念碑置于广场的优势,形成多方位、多维度感知的纪念性空间。这是一个文化项目——一个供大量人群欣赏项目雄伟之美并开展社区活动的聚集地。 Ky Dai和3月26广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游览胜地。是河江各族群众进行社区文化活动的场所。 资料来源:河江省文化体育旅游厅
宣光 6404 看法
古石滩遗址位于新满区南丹公社南丹村。根据当地农语,“南丹”是水源地的意思。南丹古石场于2008年2月21日被文化体育观光部列为国家级文物。 南丹古石场是考古研究所和河江博物馆的科学家于2004年发现的。刻有数千年前图画的古石遗址位于宽阔的山谷中。与沙坝(老街)的古代石迹不同,南丹古石场仍然鲜为人知,但其美丽的图画和围绕着石头的神秘色彩却同样具有吸引力。 这些巨石遗迹位于西丹山脉和南丹山脉之间,毗邻南孔溪。河岸上分布着许多大型沉积岩,形状多样、独特。有些岩石像平坦的棋盘,有些像柜台或椅子。石板的表面和边缘仍保留着自然风化的状态。 当地人称此地为“多字田”,因为有些岩石上刻有图画和文字。雕刻非常多样,在古代艺术的视觉风格中带来了自己的美感。岩石表面除刻画80余处外,还有约80个孔洞,平均直径5—6厘米,深1—2厘米,孔洞主要分布在岩石西端。 。每一块岩石都是一个谜,都伴随着带有信仰印记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了该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向神灵祈祷的有效性。 石场包括七块大石板和两块巨石(极大的岩石),上面刻画了七十九种形状,包括:六块方形铭文、两块圆形铭文、四十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两个长方形、六个类似梯田的凿平行雕刻,五个象征女性活力的图像,其余的是尺寸相当于真人大小的人脚,脚趾深深地刻在岩石上,人物呈双臂张开的姿势…… 据南丹村的老人介绍:“这里自古就有崇拜石头的习俗,所以没有人敢侵犯那些神秘的古石。”与此同时,当地人还世代相传古老的石滩是神灵保守“天机”的地方。岩石上的图画被人们认为是“天宫”,这一带是这里无人敢轻视的“圣地”。 迄今为止,在越南,几乎没有发现史前视觉艺术的痕迹。据科学家介绍,南丹巨石遗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000年前。这可能是社区领袖的坟墓,也可能是崇拜神、祖先和社区杰出人物的圣地。此外,南丹巨石遗迹也很可能与史前居民的石神崇拜有关。 可以说,南丹古石场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信仰价值和极高的科研价值。 资料来源:河江省文化信息旅游厅
宣光 3922 看法
位于清化市寿春县春立公社中立村的乐还寺是国家特殊历史遗迹,被认为是清化最古老的寺庙。 黎还寺位于一座有百年历史的村庄里,这里诞生了民族历史上辉煌的早期黎朝的创始人——黎大行皇帝。目前,村尾仍有一座供奉国王的寺庙,被称为清化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并被认定为国家特殊历史遗址。 据史书记载,黎欢于新苏年(941年)7月15日出生于Di Phong Chau Ai县Ke Xop遗址(现清化省Tho Xu县Xuan Lap公社Trung Lap村)的一个家庭。 . 贫穷的农民。父亲是Le Mich,母亲是Dang Thi。 6岁时,Le Hoan失去双亲,成为Ke Mia村(现清化市Tho Xu区Truong Xu公社Phong My村)Le Dot先生的养子。长大后,黎欢参军帮助丁先皇平定十二军地叛乱,立下许多功绩,被授予十诫将军称号。他全心全意地支持并为王定为数百个家庭带来和平、为国家带来和平做出贡献。 启茂年(979年)十月冬,国王丁先皇及其长子南越王丁连被杜氏谋杀。黎欢被任命为摄政王,帮助定王朝的少主维持边境和社会的和平,镇压内部叛乱,并被太后杨文雅赐予皇袍。 龙年980年,黎欢即位,年号天福。国王打败了宋军,保住了土地,征服了占婆,逐渐确立了国家和民族的主权,铸造了天富币,重点发展农业、手工业、交通和贸易。 此后,黎欢于公元1005年3月8日在宁平省和闾古都去世,其遗体被安葬在长安县山朗,在位24年。 65岁。寺庙的称号是大行皇帝。 来源:寿春区电子信息门户
清化 4871 看法
清化省石青县的昆蒙洞遗址及周边遗迹总面积为4,999,180平方米,于1976年首次发掘。2008年至2009年,团队对昆蒙洞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调查。附近的遗迹。在昆明洞发掘期间(2010年至2015年),越俄考古队在该洞发现了李春洞、Bo Giao洞、Dau Voi山丘遗址、Mang Chieng洞、Bo Giao洞等遗迹。同时挖掘周围4个遗迹:Lai Cave (2010)、Ly Chun Cave (2010)、Mang Chieng Cave (2011 - 2012) 和 Diem Cave (2013 - 2014)。具体来说: 1. Con Moong Cave:位于上三叠世东胶组(Tađg)石灰岩山脉中,距今约2.4亿年。 Con Moong Cave的平均地层厚度为9.5m,包括10层不同结构的岩层。从第1层到第6层(深度1m-6m),发现了许多工作工具、动物骨骼和软体动物贝壳。 7级至10级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遗迹,但有许多石英制成的薄工具,最集中在10级。根据初步研究,Con Moong洞穴的文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对昆蒙上层、磁化率、沉积环境以及与其他考古遗址的文化兼容性比较的放射性碳(C14)研究结果表明,昆蒙的最早年龄预计为 40,000 至 60,000 年前。从考古发掘结果来看,昆明洞是当今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极少数地层最厚、保存最完好的考古遗址之一。 2. 附近的古迹: - Hang Lai遗址:位于Thach Thanh区Thanh Yen公社Thanh Trung村的石灰岩山脉中。洞呈青蛙状。 - 李春洞遗址:洞内呈小石顶,洞门朝西-西南,洞顶高2m,不平坦,有许多褶边和钟乳石垂下,长度超过2m深,洞壁有石缝一直延伸到门口,有许多含有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的沉积块。 - Bo Giao Cave遗址:位于清化省Thach Thanh区Thanh Yen公社Yen Son 2村。洞穴有两个房间,由巨大的钟乳石柱隔开。 - Dau Voi山土纪念碑(也称为Dau Voi山护城河系统、Dau Voi山土堡、李春城堡、象斗堡垒、李春军事堡垒)位于象头山附近(围绕三侧), Cuc Phuong 国家公园的缓冲区。 - Diem Cave Relic:位于Cuc Phuong国家公园的缓冲区。洞呈管状,长50多米,平均宽10米。 - Mang Chieng Cave Relic(也称为Vang Chieng):位于Cuc Phuong国家公园地区,洞穴前面有两棵大Vong树,所以人们也称其为Cay Vong Cave。 - 木龙洞和木龙石屋顶遗址:位于清明公社蔡山一侧。 经过对昆明洞及周边遗迹的研究和发掘过程,科学家初步评价其突出价值: - 昆明洞遗迹及周围遗迹的地层结构和文化层表明,这里是多个时期居民的居住和埋葬遗迹。昆明洞是非常罕见的考古遗址之一,拥有当今越南和东南亚最厚、保存最完好的地层。 - 昆明洞出土的文物是居住在洞中、制作和使用石器的传统的真实证据,随着制作工具类型和技术的变化,可以研究人们的行为和行为的变化。古代人们对古气候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应... - 昆明洞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人类数万年来对环境的适应,从采集、狩猎,逐渐转向农耕、畜牧业……发掘结果表明,昆明洞曾有人类存在月亮洞大约六万年前就有,但不规则。大约从25000-20000年前开始,气候逐渐变暖,冷暖交替,人们更多地住在洞穴里。 2万年后,出现了一段炎热、潮湿、多雨的天气,导致蜗牛和软体动物大量繁殖,成为人类常规的食物来源,从软体动物的贝壳填满洞口就可以看出,有的地方厚达4m。 11400年到8000年是大雨时期,史前人类一直居住在昆明洞口。该地区地层中发现了一层很厚的蜗牛壳和数百件由石、骨、角、软体动物贝壳等制成的工作工具,工具制造业从山维文化发展到山维文化。和平-北山文化。从7000多年前的今天开始,海水退去,少有雨水,人们开始离开洞穴,逐渐占领平原和沿海地区,建立了史前时期第一个海洋文化。昆蒙最顶层文化层的遗迹包括与达布文化最早期层相一致的地轴和原始锤制陶瓷,表明昆蒙洞穴居民逐渐沿着海岸迁移到平原,建立了达布文化。但文化。 - 在完成 Con Moong 洞穴发掘的同时,科学家们对 Con Moong 洞穴地区周围的洞穴进行了勘察、挖掘和研究。这说明昆明寺是最古老的遗迹,与周围不同层次的遗迹有一定的关系。从昆明开始,几万年来,由于气候、天气的变化导致生存环境的扩大,以及制造生产和生活工具的工业的日益发达,原始人开始分群、迁徙。对Mang Chieng洞、Diem洞、Lai洞、Moc Long洞、Moc Long岩顶、Bitter洞(古人洞)、Bo Giao洞……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 Con Moong 洞穴区的洞穴群。 具有典型价值的昆明洞及周边遗址(清化省石青县)考古遗址于2015年12月23日被政府总理列为国家特殊文物。 资料来源:文化遗产司
清化 5566 看法